出國留學念書,誰都想交幾個不同國籍的朋友.


想見識道地當地風土人情,最好捷徑當然是交幾個當地朋友.有空和其他國家的同學朋友交流略知不同的文化習俗也相當有趣.


不過,有時也別太勉強自己.


剛到G城時,我比較幸運的先找到幾個比較談得來的台灣朋友,大家一起旅行滑雪聚餐,日子過得很是有趣.直到有一天,Hao用msn跟我聊天時,突然提到.


「我覺得妳應該多去和外國同學交流,妳太常跟台灣人混在一起了.」


「?」我打了個問號過去.


「妳難得出國了,也要見識一下其他國家的文化風俗,多認識幾個外國朋友不是嗎?」


Hao算是這裡的台灣朋友裡跟外國朋友比較常有交流的.曾經在維也納念過三年小學的他能講流利的英德語,跟我進了學校來去匆匆的行徑不同,他一進學校招呼是從進門打到進教室,在學校人緣相當好.


「可是,我討厭那種晚上party時大家喝酒抽菸hi來bon soir去,第二天上課連對方的長相名字都記不太起來的交流方式.」我回應: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交朋友方式,你喜歡每個人看到你都知道你叫什麼打招呼,我卻喜歡我跟每個朋友,都能有更深入的交心方式.」


這是幾次經驗下來我宣布投降的結果.Hao很熱心,常常外國同學在那個bar辦party或是他們班上那裡有活動,都會把我們找去.但問題出在,歐美國家的學生在聚會時,都是越晚越美麗,每人都是煙酒不離手,音樂不震破你耳膜不干休.但問題是,我是個做不得壞事的人,我酒喝多會過敏,奇癢無比,症狀慘一點可以一個禮拜睡不好覺.煙我抽,但一個晚上一支接一支不停,然後搞到凌晨二三點才回家躺在床上,第二天睡再晚臉色都很難看,更別說我跟痘子是好朋友,玩得這麼糜爛它們一定會一塊冒出來關心我一下.然後我覺得難受的,是週末還在跟你天南地北胡天扯地的人,清醒後往往不見得會記得妳姓什麼長啥樣.不能怪他們,在那種昏暗燈光外帶煙霧迷漫的鬼地方,能記得誰是誰那真是太神奇了.但我總覺得這種社交方式好像是用來談生意應酬用,明明自己並不enjoy混吧的放鬆方式,何必一再勉強自己進而搞壞身體哩?


而且說實話,也不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交到外國朋友.我最喜愛的西非同學,是一次我們二個為了小組作業一同留到學校的清潔工趕人才離開,她喜歡我的誠懇,我則是對她的敏捷有條理的腦袋和流利的英法文佩服不已.加上我們二個對於所謂「國際觀」有絕大部份的共識,回到G城後她常常主動約我聊天.而班上另一個葡萄牙女同學,則是在上學期期末跟我們到上海女生家吃了一餐後,三不五時就會跟我聊聊近況談談生活上的變化;最近則和班上的一個天才法國美少女因為同組做報告,我喜歡她有聰明的腦袋卻不高傲,能站在我們的立場思考我們做報告的難處,答應她有機會送她個Hello Kitty的小玩意,她開心到一坐到我旁邊就忍不住想聊天八卦,神態天真憨純.


我想交的,是這樣的朋友.當然,因為同語言又同處在異國,難免跟同樣來自台灣的朋友比較聊得來,大家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專長,個性又處得來不會無聊到像小學生國中生玩搞小團體的遊戲,在異國分享同樣的話題笑話不用抓破腦袋想怎麼翻譯,這樣的緣份不是每個出國念書的人都會有,有些人出了國,舉著「到了國外只交外國朋友的」旗幟,說有利促進語言能力增廣見聞blah blah的,看到同樣黑髮黃皮膚的人就閃得老遠,彷彿同文同種的人就會妨礙他成長的腳步,心態十分吊詭.


另外,交外國朋友,也無須完全配合他們的享樂模式.我約過班上的二個北歐男生來我這吃道地的台灣菜 (不是我煮的),二個一百八十幾公分的大男生看到一屋子的台灣人當場嚇到,乖乖的龜縮在餐桌的一角任憑我招呼他們道地的台灣筒仔米糕、蚵仔煎和當歸羊肉湯,雖然一時間有點小拘謹,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很特別的經驗,稱筒仔米糕為sticky rice cake,淋蚵仔煎的醬說它是湯,怎麼糾正都改不過來,這樣也是一種頗為成功的國民外交.(只是現在他們每次看到我就會問,什麼時候有機會再吃好料的.)


無論國內外,交朋友都貴在知心,cin爹和英國爸爸認識十數年,到現在仍語言不通(也不知道民國幾年能通?),但二人對彼此都十分珍惜信任且有極高評價.任何緣份都強求不來,固步自封或全盤配合都不是交外國朋友的好方法,融和東西方不同習慣文化找出適合自己的交友模式,才會讓你真正交到可以交心一輩子的外國友人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