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小乖艾文一起去吃下午茶,中間聊起火燒蝦仁飯,小乖立刻氣不打一處來,哀哀切切的細訴她和台南蝦仁飯的有緣(看到)無份(吃到),去了台南多次竟吃到一次,其他全都撲空。
台南小吃太多,火燒蝦仁飯我就沒見識過。回來古狗了一下,還有點迷惑,為什麼叫火燒蝦仁飯?蝦子看起來一點也沒有火烤或炭燒的樣子啊?
我蠢,這料理叫火燒蝦仁飯,不是火燒蝦仁飯。火燒蝦是一款蝦的俗名,也有人叫狗蝦。個頭小小隻,殼略硬,但風味濃郁而且甜美,台南有不少小吃,像肉圓還是担仔麵的肉燥裡,都有它的身影或香氣。(照片來源:勝財利澎湖海鮮小鋪 )
好奇之下找了資料,問了在台南出生長大的朋友媽媽,原來這火燒蝦仁飯並不難,調味食材都簡單得很。買土魠魚時有買了一包火燒蝦,立刻動手做看看。
材料:火燒蝦 250 公克/白米一杯(量米杯大小)/蔥段/蔭油一湯匙/醬油一湯匙/白糖半湯匙
註:湯匙約個人喝湯的湯匙大小,大約一匙20 C.C.左右
先把白米洗盡,水只放八分(米和水的比例是1:0.8),放入電鍋把米煮熟。不要把米煮得太軟爛。
火燒蝦略為洗淨後,去頭剝殼,蝦仁去背部沙筋備用。把殼加入600 C.C.的水,煮滾後轉小火,再熬煮約二十分鐘,熄火。
濾掉蝦殼,留下蝦高湯。不要做任何的調味。
熱油鍋,先放蔥白爆微焦,再放入綠色蔥段部份一起爆出香氣。
放入火燒蝦仁大火拌炒。
蔭油+醬油+糖拌勻後,倒入正在大火炒的蔥段和蝦仁中。
倒入蝦高湯,大火煮滾。
先把蝦仁和蔥段撈起放置一邊。
把煮好的白飯倒入鍋裡的湯汁裡,轉中小火。
有耐性的拌炒均勻,此時火不要太大,讓湯汁可以慢慢滲入白飯裡,若蝦高湯用完,可以加入熱水。
飯拌炒到你喜歡的軟硬度後,拌入蝦仁和蔥段。熄火。
熄火後,可以蓋鍋蓋再悶個三五分鐘後,盛盤。
我其實沒吃過火燒蝦仁飯,醬油糖的比例是我自己喜歡的,有人說台南的火燒蝦仁飯裡還有柴魚的味道,我懶得再去買柴魚片熬高湯。湊湊弄弄,看起來好像也蠻有一回事。
我弟吃了後說:我其實一直不知道為什麼蝦仁飯好吃,不過妳煮得比我在台南吃到的好吃,大概是剛剛煮好聞起來可能比較香。(瞇眼......)
下次應該學台南的店家,去買顆鴨蛋煎得半生熟疊在飯上,破開讓半熟鴨蛋黃滲入飯裡。(自己流口水)
真奇怪,蝦仁的合拍對象好像都是鴨蛋,寧夏夜市的蛋包蝦仁湯,蛋包也是鴨蛋下去煮的,也是讓人一點再點的美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