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人問林師傅和翁師傅的白茶分別摘採的是什麼部位?因為中國那是看採摘部位不同分類。



學茶學久了,有時候會有些會讓製茶師情緒稍有起伏的論點—比如說比賽茶,比如說茶飲很喜歡行銷的一心二葉。

 

發問的朋友應該是看了中國的白茶分級,因採摘部位不同分為銀針/白牡丹/貢眉壽眉等等。

 

先撇開中國白茶好不好喝不說(個人覺得,嗯...很不合我胃口) 我也是學茶後被好幾個製茶師糾正一心二葉這觀念。一個師傅說的很直白—如果茶葉有種好,到一心三四五葉其實做出來的茶都還是很讚;如果茶葉沒種好,都只用嫰芽做出來的茶也入不了口。

 

翁師傅更是用碧螺春的比賽茶來証明-茶好不好喝,看的是師傅的味覺和手藝,跟採什麼部位一點關係都沒有。只有做得爛的人才講究這些

 

好,回歸原本的問題,林師傅和翁師傅的白茶,若以茶乾來看,採摘的部位約略在白牡丹這區塊。品種不同是一定的,目前台灣拿來做白茶的,小葉種有青心大冇/青心柑仔/白鷺,大葉種聽說台灣8號的阿薩姆和18號的紅玉表現不錯(不過我還沒遇到過),而製法上,二位師傅都異口同聲的說稍有些不同,像中國的白茶都是室外萎凋,台灣因為是海島型氣候天氣不穩定,大多都採室內萎凋。中國的白茶不太炒菁,但台灣的白茶會看天氣溫度溼度做炒菁的動作。

 

而林師傅更會讓自己做的白茶陳放一年左右才銷售,理由是白茶裡的菁味可以陳化轉韻滋味會更好。而翁師傅比較喜歡萎凋時間再拉長些,每個師傅的做法會因品種不同而有所調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